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大家关注 > 正文
    购物车
    0

    改良当年见成效 不毛之地变良田

    信息发布者:生活更美好
    2017-06-01 15:00:23   转载

     由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胡树文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以缓控释技术为核心,采用缓控释土壤调理剂、缓控释抗盐碱种子处理剂、缓控释肥料等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改良,在相对较低的投入条件下,实现了盐碱地的快速改良,使重度、中度盐碱地经过1~3年的改良,即可收回成本,这项技术突破正在引领我国盐碱地改良研究。

        目前,该项技术已分别在吉林省通榆县、镇赉县、乾安县的水稻、玉米、绿豆、高粱,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的水稻、玉米,内蒙古林西县的甜菜、向日葵,以及甘肃省酒泉市的甜菜、洋葱上进行了较大面积的试验示范;还针对不同的盐碱类型,在山西、河北、山东、天津等省市,开展了盐碱地改良的田间试验与示范,均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效果。针对这项技术,该团队正在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过去绝收旱地当年可获千元收益

        7月21日,在位于查干沐沦河两岸的内蒙古林西县隆平乡七一村重度盐碱地上,经过今年土壤综合治理改良,种植的甜菜、向日葵长势喜人,一片绿油油的景象。

        当地种植户安新国指着对照田里仅存的几棵弱小枯黄的小苗说:“以前这种重度盐碱地块,种植甜菜、葵花都是绝收的。用了中国农大胡教授的盐碱地综合治理改良技术后,盐碱土壤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坚硬的盐碱土壤已变得比较松软。从目前甜菜的长势看,预计亩产4000公斤没有问题,除去种子、水、肥、田间管理、改良成本等,每亩纯收益能达到1000元。”

        在这片郁郁葱葱的甜菜地里,林西县老科协副主任胡殿生说:“pH在9.5以上的重度盐碱地,当年改良当年见效,这极大的鼓舞了农户改良盐碱地的信心。胡教授的技术从小处说是让安新国一家种田有钱赚;从大处说,林西县查干沐沦河沿岸有15万亩盐碱地,如果将这项技术加以推广,林西县可增加15万亩高产田,将推动林西县的农业生产迈上新台阶。”

        盐碱地水田改良当年可收回成本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黑鱼泡镇腰围子村村民王玉成,今年新开垦了15亩盐碱地,使用该项技术后,正处于孕穗期的水稻生长正常。他预测,从长势看,水稻可亩产400~500公斤。

        他的大哥王玉柱今年也开垦了一块8亩的土壤条件接近的盐碱地种植水稻,由于按照常规种植,没有采用这项盐碱地综合改良技术,稻田里的秧苗已经基本枯死,收获无望,让他血本无归。“看来种田靠老套路不行,必须学习科技!”王玉柱感慨道。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